首頁 > 黨的建設
光明日報記者 陳元秋 耿建擴 張景華 董城 陳建強 劉茜
2014年2月,載入史冊的一頁。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并在講話中首次將之上升為國家戰略,掀開了京津冀三省市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朝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歷經7年多的努力,京津冀三地持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斷攻堅克難,區域協同發展向更高層次和水平邁進,努力創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新華社發
一艘載有集裝箱的貨輪駛入天津港碼頭。新華社發
雄安新區拔節生長,白洋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新華社發
1、抓住“牛鼻子”:疏解承接結碩果
國慶假期,位于天津市寶坻區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醫療器械產業園一期項目施工現場依然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大型塔吊和挖掘機巨臂揮舞,運輸車輛來往穿梭,施工人員揮汗如雨……
“京津中關村科技城醫療器械產業園項目一期規劃建設用地117畝,共八棟樓。項目一期預計明年11月份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屆時將總共建成10萬平方米的載體,能夠容納七八十家企業入駐,預計實現年產值10億元,年稅收1億元。”天津中關村醫療器械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廣介紹說。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都”與“城”、“舍”與“得”、“疏解”與“承接”,一對對看似互斥的關系,蘊藏了京津冀實現協同發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的“金鑰匙”。抓住“牛鼻子”,京津冀三地在疏解與承接中不斷發生著巨變。
在北京西北二環外,曾經集交通擁堵、人口膨脹、資源緊張、環境臟亂等多種“大城市病”于一身的動物園批發市場近年來華麗轉身,位于金融街與中關村之間的“動批”正在建設第一個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金科新區。該新區支持監管科技、銀行科技、保險科技、金融安全和支撐金融科技的創新型專業服務發展,金融科技企業總數超過100家,年收入超過1000億元。
在天津,正構建起以濱海新區為綜合承載平臺、各區專業承載平臺為支撐的“1+16”承接格局,主動加強與國家部委、中央企業、大院大所的有效合作。天津市與中央企業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懇談會等一系列對接活動,吸引了一大批總部機構和優質項目紛紛落戶。
在河北,首鋼、現代汽車、張北大數據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先后落戶,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北京大紅門、動物園等批發市場分別落戶唐山、滄州等地,4萬多家商戶入駐,帶動疏解人口近10萬人。
“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這句在京津冀地區流傳多年的話已逐步成為歷史。2014年以來,北京全市累計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2800余家,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980余個。今年上半年,天津濱海新區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達585個,協議投資額1272.3億元,其中央企二、三級公司40家,注冊資金322億元。今年上半年,河北承接京津轉入基本單位2417個。
2、鋪展綠畫卷:環境優化生態美
運河泛舟覽勝、萬畝銀杏披金……“十一”長假期間,位于京津冀交界地區的北運河成為眾多游客青睞的目標。“小酒店挨著馬路邊,歡聲笑語往外傳,現如今農民腰桿子硬,吃點兒喝點兒不在乎錢。”在北運河香河段的游船上,來自香河縣安平鎮王指揮莊的村民、京東大鼓傳承人王從民正在表演《越說心里越覺得甜》。曾經是“臟水臭水”的北運河,近年來在京津冀三地的共同治理下,正煥發出新的生機。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披荊斬棘,攜手奮斗,跳出“一畝三分地”,以較短時間實現了生態環境持續向好,京津冀創造了污染治理的協同范例。
關閉污染企業,調整產業結構,三地壯士斷腕;減少燃煤污染,改變能源結構,三地協力同心;倡導綠色出行,改變交通結構,三地持續用力。在協同治霾的努力下,2020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為44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51%。今年前三季度,北京PM2.5累計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創下了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優水平。
打破行政區劃界線,建立水污染協同治理機制,開展水污染防治聯合督導檢查和漁政聯合執法行動,推進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官廳水庫恢復碧波萬頃,開閘放水,干涸了多年的永定河迎來滾滾水流。京冀兩地在密云水庫上游共同開展小流域治理,密云水庫的水量明顯增加,實現了清水下山、凈水進京入庫。
構筑京津冀生態屏障,三地在植樹造林上持續發力。在張家口,當地借助冬奧會籌辦的契機,構建了喬木、灌木、草地搭配的復合生態系統,拓展了全域生態空間,近五年累計完成營造林1368.7萬畝。近五年來,北京市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15萬畝、新增城市綠地3773公頃、新建和恢復濕地1.1萬公頃,平原地區的森林覆蓋率由25%提高到30.4%。天津市到2021年基本完成綠色生態屏障一級管控區450平方公里的建設任務,為京津冀再造一片“城市綠肺”。
3、共享新紅利:公共服務上臺階
10月12日上午,北京潞河中學三河校區和北京實驗學校三河校區同時揭牌,通燕高速燕郊出口立交樞紐正式通車。這也標志著河北廊坊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在教育、交通領域邁出新步伐、實現新突破。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在交通、教育、醫療、就業等多個領域,三地攜手共進,協同發展紅利向民生領域深度惠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持續提高。
京張高鐵、京雄高鐵、京沈高鐵、津石高速……一條條交通大動脈接連開通讓軌道上的京津冀成為現實。7年來,京津冀區域高速公路里程增長超過25%,累計打通拓寬“對接路”32條段、2005公里,路網結構得到持續優化。
在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音樂老師高向紅見證了教育協同帶來的改變。“我校過去只有一支鼓號隊,現在有了合唱、舞蹈、中國鼓、美術、剪紙、木工、3D打印等各種社團。”她說,兩年多來,來自北京的教育理念深刻改變了校園生活氛圍,讓孩子們有了更多發展機會。“十三五”時期,北京市教育系統與天津、河北簽訂各類合作協議168個,河北省累計上千名骨干校長教師到京津優質學校跟崗培訓,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在崇禮,截至2020年年底,北醫三院已累計派駐中級及以上職稱人員1821人次到崇禮院區開展專業指導,異地就醫患者同比增加了30%,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輻射效應初顯成效。截至目前,河北省省本級和13個市群眾就醫時,可持社保卡在北京23家、天津62家試點醫療機構進行個人賬戶、普通門診統籌(根據參保地政策)直接結算。京津冀等地區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項目達43個、互認醫療機構近500家。三地協同,讓數據跑路,異地醫保手續不斷簡化,更加便民。
京津冀三地共同制定人力資源服務區域標準,用新的統一標準,促進人才流動。京津19個區對河北省張家口、承德等28個縣(區)實施幫扶項目757個,幫助8.1萬貧困人口就地就近就業。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過程中,京津冀三地正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揚帆遠航。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20日 05版)